纽约看剧流水帐

这次美东之行的契机是 Hamilton 十周年,Burr 的原卡限时回归。我们提前几个月买了票,后来就慢慢扩充成行。这次在纽约,我们每天早上去排 rush,白天暴走,晚上看剧,也是非常特种兵。去纽约之前,我们还在西雅图看了正在巡演的 Suffs,在 Boston 听了 BSO 本季首套演出,这篇就把最近看的剧都记录一下吧。

Suffs

Suffs 可能是我们近几年看的音乐剧中最令人惊喜的了。音乐都很好听,像是 Wait my turn, GAB, Keep marching 都很有记忆点。虽然是巡演,但是卡司们都唱演俱佳,甚至比录音的原卡都好一些。尤其是演 Inez 的 Monica Tulia Ramirez 非常有魅力。

Suffs 在 Broadway 只演了一年就封箱了,去年的托尼奖最佳音乐剧也输给了白男青春疼痛文学 Outsiders,还是很令人惋惜的。可能这个主题作为音乐剧就是没那么讨喜,毕竟大多数人去看音乐剧只是想图个乐子,对政治感兴趣的人对女性权益未必感兴趣,大多数女性又对政治不感兴趣,真的会买票进场的可能只剩 Lesbian 了。

BSO

胖葱怎么变瘦葱了?!小册子怎么变成蓝色的了?!这一场是莫扎特 41 号朱庇特和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虽然我听了几十场 BSO,但是我还是对交响如门外汉一般,听不懂好坏(小红书上刷到了同场的反馈更是让我惭愧),只感觉胖/瘦葱非常喜欢这种很有力度的作品,这次的军鼓也让我想起了他当年的斯大林阴影下的肖斯塔科维奇系列。这次算是为之前买了很多年的 20 刀一年的学生票补补票了。

Hamilton

Hamilton 自不用说,这次就是为这瓶醋包了一顿饺子。这次开出的卡司不错,比之前在西雅图看的巡演好上百倍(那次 Eliza 和 Hamilton 简直就像母子,完全无法入戏)。Leslie 自不用说,姜还是老的辣,最后感情流露,眼里泛着泪花。 Trey 演的 Hamilton 非常有活力,上半场演出特别棒,可惜下半场 Hamilton 步入中年后他和 Leslie 比还是稚嫩了一些。这次演 Eliza 的是群舞 Reanne,似乎是菲律宾裔,非常惊喜,希望她能有更好的发展。Jisel 的 Angelica 音色也很不错。Jarrod 的英王很有个性,可能每一个饰演英王的都有自己的风格吧。Tamar 的华盛顿我有点 get 不到,可能是他唱腔偏美声,我总是听不清他的词。Lafayette 感觉也是只有 Daveed 能演,别人演总是差了点意思。

Richard Rodgers 剧场不大,我们坐得其实挺靠边的,也能看清整个舞台。体验真的很不错。其实多年前 ex 曾经赢到了 lottery,可是当年我不懂 Hamilton 的好,因为别的事情(已经不记得是什么事情了)错过了。现在终于进了那屋,非常开心。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图录小议

我这人附庸风雅,虽然不懂艺术,却爱逛博物馆,也爱买画册。这次回美东,虽然对象蛮不情愿,我还是将一些熟悉的博物馆纳入行程,也算是补了我学生期间省的票钱。其中,MFA 可谓是我最熟悉的博物馆了,我经常会去逛特展,而学校每年假期也会组织留校学生(虽然指的是本科生,但我经常混迹其中)参观。有一次我还遇上了穿同款和服与身穿和服的卡米尔莫奈合照的机会。

这次发现 MFA 出了中文版的馆藏指南(也许以前就有,但这次我才注意到),我便开心地买了一本。家里还有一些其他的 MFA 图录,这次便一起聊一聊吧。

《龙之国的传说》中英文两版

MFA 的中国古代艺术藏品甚多。我有本《春江新雨 宋代绘画》,选了百幅宋画,虽然书一般(《五色鹦鹉图》的印章甚至和 MFA 大小不一致),但是选品还是有一些代表性的。其中半数藏在故宫,21 幅在台北,接下来便是 9 幅的辽宁省博和 8 幅的 MFA。MFA 书画常展一般只会轮展几幅,我也只看到过《摹张萱捣练图卷》《九龙图卷》《湖庄清夏图卷》等几幅。而也许是藏品(甚至包括多数中国藏品)多来自日本,或是我运气一般,MFA 的东亚特展常有日本主题,鲜有中国主题,我在波士顿的这七年里,也只在 2012 年的漆器展和 15 年的春画展得以管窥,无法览其全貌。2007,2008 和 2011 年 MFA 有过三次中国书画展,分别是翁氏家藏,吴门画派和唐宋书画,可惜我 2012 年才来波士顿,错过了一饱眼福的机会。2018 年翁万戈(翁同龢玄孙)百岁诞辰之际,又向 MFA 捐赠了 183 件藏品,可惜我 2019 年赴西岸工作,又错过了此后的三次翁氏家藏大展。希望将来 MFA 能给这些展览出套图录,弥补遗憾。

Kindle 装微信读书从入门到放弃

由于我在海外,实体书空运价高,而海运通常需要等上一两个月,所以阅读电子书成了我的刚需。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后,正版电子书的来源便只剩微信读书了。但是 Kindle 上只能使用网页版微信读书,每章节之间都需要联网载入,体验非常不好。而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退得非常激烈,一联网就会删除我存档的中文电子书,导致我的 Kindle 只能开飞行模式,更用不了网页版微信读书了。前几年,我便买了文石的 Leaf 2 作为微信读书启动器 (详见我之前的文章)。适应了两年半,总觉得还是没那么舒服,一方面是文石的按键实在拉胯,按久了费手,背板也不舒适;另一方面也是文石的显示效果始终没办法调到 Kindle 那样舒适,文字边缘总有一些轻微的锯齿,光源也没有 Kindle 那么好。如果是有电子档的旧书,我还是会更倾向于用 Oasis 2 来阅读。

每年总有这么几个月,我会难以忍受文石,想要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微信读书启动器替代品。我的要求很简单,因为我已经有 Oasis 2 用来看漫画(当然我还是希望能有个更轻巧的大屏 Kindle,现在的 Kindle Scribe 虽然屏幕大但是太过笨重),也有 DPT-RP1 用来看 pdf,我平时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所以我只是想要一个不卡顿,显示效果好,实体按键舒适的阅读器。但是每次新品出来,我总是激动地看评测,却每每败兴而归。

长周末,我又刷着小红书,很多评论里提到给 Kindle 装安卓系统后可以看微信读书,弄得我心痒痒的。刚好手头有一个闲置的 Paperwhite 2 ,便尝试起来。

《浮世绘艺术》与《江户狂歌》对比

去年波士顿美术馆(MFA)的葛饰北斋巡展来到了西雅图,我去看了之后非常上头,便从淘宝又买了两本这几年新出的大部头画册(非众筹版)。这两本都是摩点众筹的话题之作,但是与其宣传时的声量相比,讨论并不多,只有一个宣传期的豆瓣帖子什么值得买上的现货对比。前几天这两本书终于远渡重洋(真的是远渡重洋,走的海运),来到我手上,我也可以边学习边做一个对比。

先放一个简单的结论:如果两本只能选一本,那一定选《浮世绘艺术》。如果资金充裕,那可以买别的书,《江户狂歌》不值得。

Orgmode 的优化

最近从 Prime Day 解放,我终于又有时间捣鼓我的 Orgmode 了。其实缘起是同事给我看了他直接用 vscode ssh 到 cloud desktop 上写码运行 debug 的流程,让我很是心动。但是作为一个 Emacs 资深病患,我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用 Emacs 实现这套流程。不过我一直没怎么搞明白如何不卡顿地使用 Tramp,Emacs 在运行 Jupyter Notebook 上也需要更多的设置,就此作罢。

不过既然起了这个钻研 Orgmode 的头,我不经又想起了几个让我很纠结的问题。